摘要
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(頭屯河區(qū))西山路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,南北走向,全長0.84 km,道路斷面寬50 m,組成為:4 m中央綠化帶+2 m×12 m機動車道+2 m×5 m綠化帶+2 m×6 m人非混行道,道路縱坡2.8%,橫坡1.5%,人非混行道橫坡1%。機動車道為瀝青混凝土路面,人非混行道路面為普通花磚鋪砌。
產品介紹
1 項目概況
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(頭屯河區(qū))西山路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,南北走向,全長0.84 km,道路斷面寬50 m,組成為:4 m中 央綠化帶+2 m×12 m機動車道+2 m×5 m綠化帶+2 m×6 m人非混行道,道路縱坡2.8%,橫坡1.5%,人非混行道橫坡1%。機動車道為瀝青混凝土路面,人非混行道路面為普通花磚鋪砌。
2 低影響開發(fā)雨水系統(tǒng)設計目標
該道路為 “烏魯木齊市建設科技項目——雨水收集利用在道路綠化帶設計中的應用研究”的示范工程之一,該工程將通過雨水下滲實現(xiàn)道路年徑流總量控制率85%(對應的設計降雨量為 13 mm) ,2 年一遇重現(xiàn)期下道路雨水經調蓄后安全排放,并提高綠化帶土壤保水量,降低綠化用水量。
3 低影響開發(fā)雨水系統(tǒng)設計方案
將道路兩側5 m寬綠化帶建設為生物滯留帶,低于路面0.15 m,采用道路立緣石豁口的方式將機動車道雨水徑流引入綠化帶,并設置過濾池對路面初期雨水進行截污;人非混行道雨水徑流直接進入綠化帶。由于不承擔客水轉輸任務,因此本段道路地下無市政雨水管線,依靠道路豎向設計及生物滯留帶實現(xiàn)道路徑流調蓄與排放,土壤飽和后的下滲雨水及溢流雨水通過溢流井排入市政污水管線。道路橫斷面設計如圖F4-21所示,生物滯留帶構造如圖F4-22所示。
4 綜合效益
(1)項目利用生物滯留帶滲透、凈化道路雨水,道路低影響開發(fā)雨水收集系統(tǒng)的實際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大于 85%,道路排水綜合設計重現(xiàn)期標準達到 2 年一遇;由于有效利用了道路雨水,可有效降低綠化帶綠化需水量。
(2)項目年徑流污染削減量大于 75%(以 SS 計) ,減少了因徑流污染而帶來的城市水環(huán)境污染。